新贝

你的位置:新贝 > 新闻动态 >

中国企业垄断全球汽车零件?5家公司成“隐形霸主”

发布日期:2025-04-13 15:04    点击次数:190

这事儿,咂摸起来,挺玄乎的。想当初,咱们的汽车工业那可是个“蹒跚学步”的主儿,一路“师夷长技”,可一眨巴眼,新能源车都成街溜子了。最近瞅了份拆解报告,心里咯噔一下,说是寰球汽车供应链,竟被五家“擎天白玉柱”给拿捏了,简直是“部件寡头”。不过有意思的是,这报告里点名的宁德时代、中鼎股份、飞龙股份、国轩高科、三花智控,可都是咱自个儿家的企业。

这就有点让人摸不着北了。一方面,咱好像在某些犄角旮旯里实现了突围,甚至隐隐有“换道超车”的苗头;另一方面,这全球供应链的盘面,真能因为这几位中国玩家的入局,就彻底改写吗?

先聊聊这个“部件寡头”。为啥说是“隐形”的?因为普罗大众买车,瞅的是牌子、卖相、性能,谁会刨根问底,这车里用的是哪家作坊的电芯,哪个厂子的热控系统?可这些看着不起眼的零碎儿,却左右着整车的身价、能耐,甚至安危。这五家企业,就像躲在幕后的“执牛耳者”,捏着汽车产业的命门。

宁德时代,那绝对是动力电池界的“泰斗”。全球电动车卖得风生水起的,八成都是他家的电瓶。可问题也来了,一枝独秀,会不会埋下什么隐患?比如,车企会不会被“拿捏”?电芯的价格是不是会一直“水涨船高”?

中鼎股份跨界搞机器人,这步棋走得有点“剑走偏锋”。汽车这行当,卷得厉害,不如另辟蹊径,没准能撞出新天地。可机器人这玩意儿,技术门槛更高,中鼎股份能不能真正站稳脚跟,还得看后续的“乾坤挪移”。

飞龙股份,热控这块做得有声有色,打破了洋品牌的垄断,必须点个赞。但也要看到,热控这行当,技术更迭快得很,飞龙股份要保持领先,还得砸钱搞研发,这可不是件一劳永逸的事儿。

国轩高科,跟大众集团联姻,算是傍了个“大款”。有了大众的技术加持,未来发展应该会更稳当。可合资企业,往往也暗藏一些龃龉,比如技术转移、利益均沾等等,国轩高科要摆平这些疙瘩,才能真正实现“比翼双飞”。

三花智控,专精于热控系统的细分领域,做到了世界翘楚。这种“小而精”的企业,往往更有韧性。但要保持竞争力,还得不断推陈出新,降低成本,才能在激烈的市场角逐中屹立不倒。

说句实在话,这五家中国企业的崛起,确实给全球汽车供应链带来了一些新的变局。但要说彻底改写盘面,恐怕还为时过早。一方面,这些企业主要扎堆在新能源汽车领域,在传统燃油车地界,欧美日韩的企业依然占据着“C位”。另一方面,这些企业虽然在某些领域崭露头角,但在核心技术、品牌号召力等方面,与国际巨鳄相比,还有一段距离要追赶。

当我们一窝蜂地将中国汽车产业的崛起,归功于新能源汽车的“东风”时,是否忽略了这些企业背后默默的耕耘和付出?技术攻关、市场拓荒、人才培育,哪一样都离不开真金白银的投入和持之以恒的韧劲。

归根结底,中国汽车产业的崛起,不是一蹴而就的,而是一步一个脚印蹚出来的。未来的路还长着呢,要保持清醒的头脑,不骄不躁,才能真正实现从“汽车大国”到“汽车强国”的华丽转身。就像报告里提到的“部件寡头”,这个“寡头”不是靠垄断和盘剥,而是靠技术创新和服务质量打拼出来的。这才是咱们应该奋斗的目标。



  • 上一篇:没有了
  • 下一篇:没有了


Powered by 新贝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